最近再次又開始啃W3Cschool的Python教程了,看了大概三分之一,沒過三天,突然學不下去了,感覺太累,不想堅持了。想學Python是因為可以做爬蟲,覺得比較好玩,堅持不下去怎么辦?
后來我發(fā)現(xiàn),很多人都是這樣的不管學什么東西,明明腦袋里很興奮,也知道要學習補充知識了,可真的動手了,沒兩天就放棄,來來回回幾十次,就學了點皮毛,絲毫沒有任何的進步。
似乎,我們都是“思想的巨人,行動的矮子。”
心理的防御堡壘
十年后,我發(fā)明了一種編程語言,一統(tǒng)江湖,超越了C語言,干掉了Python,開發(fā)出了高級的人工智能程序,成為了萬眾敬仰的計算機科學大師。
在現(xiàn)實世界中,獲得一種資源,都需要付出與之相等的代價。但在人類的腦海里,完全不需要。你可能只需要消耗當日進食百分之1的能量,就可以成為超人,總統(tǒng),行業(yè)精英,幾乎無所不能。
我們經(jīng)常會在腦海里,構(gòu)建自己的完美形象。學習編程,我每天學它個8小時,一個月后我就能寫很多程序,一年后我便能成為一名大師級的人物,開發(fā)出一款世界級的游戲。
當理想和現(xiàn)實碰撞時,過高的心理預(yù)期,會讓自己難以高攀,我們就會傾向于放棄。
心理學這樣解釋“放棄”這一行為:
防御屬于一種自我防御機制,為了降低失敗對人生價值的打擊,我們會選擇降低自己的期待,放棄自己的追求。
一旦選擇了放棄,自己想要的結(jié)果便會消失,我們就很自然的將這件事歸咎于自己沒去做,而不是個人能力的問題。
心理預(yù)期過高,放棄就成了習慣。我想,如果立足于當下,不對未來過度的憧憬,這一現(xiàn)象也會得到遏制。
不是真的累
在《人性的弱點》一書中,提到過這么一個觀點,即大多數(shù)腦力工作者所產(chǎn)生的疲勞,不是真的疲勞,而是因為心理因素引起的。
精神病理學家證明了,大多數(shù)疲勞現(xiàn)象來源于精神或情緒狀態(tài)。厭煩、不滿、覺得自己無用、匆忙、焦慮、憂煩等等。這些因素會消耗掉人的所有精力。
情緒在體內(nèi)制造緊張的因素,讓我們感覺到了累。
這就是為什么有些人能連續(xù)學習七八個小時,絲毫不會覺得累,而你剛打開教程手冊沒幾分鐘,就哈欠連連的內(nèi)在原因。
小時候父母經(jīng)常指責我,你看看別人,學習那么刻苦,你就整天想著玩,現(xiàn)在不吃苦,以后能有什么出息。
這便是促使你感覺到累的外在原因。全世界的人基本上都相信,學習、工作的成功與否,取決于你是否有一種努力、辛勞的感覺。如果沒有這一種感覺,就是不認真學習,不努力工作。
于是,當我們在學習編程的時候,總是皺著眉頭,緊繃著臉,看著一句一句的語法,審視著每一行代碼實例,我們需要做出十分努力的動作,來獲得這么一種滿足感。
這個問題相當嚴重。當我意識到時,我便開始有意識的放松自己,尤其在學編程的時候。我在便簽上寫下“放松”二字,貼在自己的電腦屏幕下方,時刻警醒自己。
假裝感興趣
一個年輕小伙子看上了一個小姑娘,可是每每和她聊天,這位小姑娘總是一副愛答不理的樣子,讓小伙子郁悶不已。直到后來,他請教了一位戀愛情感專家才明白癥結(jié)所在,自己總喜歡聊自己感興趣的話題,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。
于是,他開始學會了傾聽,即便小姑娘經(jīng)常聊到化妝、購物這一類他完全不感興趣的話題時,他也假裝十分感興趣的樣子傾聽著。沒過多久,便贏得了小姑娘的好感。
這就是“假裝”的力量。
每當我問一些經(jīng)驗十足的程序員朋友,學編程最重要的是什么,他們都會一致的告訴我:“興趣很重要,沒興趣別學編程?!笨墒俏覍幊痰呐d趣,并沒有很高,至少抵不上我玩游戲、看電影的興趣。我該怎么提高對編程的興趣呢?
通過編程獲得成就感、一個濃厚的編程學習氛圍等等,都能讓一個人對編程產(chǎn)生興趣。遺憾的是,大部分人都懶。
假裝感興趣,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當我們假裝對編程感興趣時,一點點的努力,就會使你的興趣編程真實的,而且可以降低累的感覺以及緊張感。
假裝感興趣,就會想著怎么把編程學好,想著怎么把編程學好,就更容易學會,學會了就會有成就感,而成就感會繼續(xù)產(chǎn)生興趣,如此良性循環(huán)。